中外对话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着眼可持续蛋白质创新

樊胜根、海伦娜•赖特、伊林•瑞英杰斯:人工合成蛋白被纳入新的农业“十四五”规划,这将促进行业发展,中国也将因此受益。
2022年4月6日

再生农业能否推动棕榈油产业变革?

布莱斯:再生农业的核心是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土壤健康状况。在油棕种植园内混种其他作物可以改善土壤健康、固碳,并为农民带来新的收入。
2022年3月29日

国家水网:中国水利基建的新阶段

张文静、江红、罗美沙:中国的水资源管理正处于一个新阶段。在跨流域调水的支持下,一个国家“水网”正在成型,现有的供水网络正在完善。
2022年3月20日

数说中国“碳中和元年”

高白羽:在这样一个“碳中和元年”,中国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为这一年的低碳转型进程提供了一份“素描”。
2022年3月17日

中国对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态度转向谨慎

高白羽:中国“史上最严限塑令”已落地实施近两年,随着官方态度从拥抱转为观望,生物可降解塑料在中国的前景面临不确定性。
2022年3月8日

从夏奥到冬奥:新研究揭示中国空气治理成就

高白羽:芝加哥大学最新研究显示,中国过去七年贡献了全球超七成大气污染物削减,并有望延长本国居民平均寿命。
2022年2月27日

中国全国碳市场运行首年盘点

谭琭玥:2022年将是中国朝着双碳目标迈进的一年。随着市场供需更加平衡以及数据质量的提高,中国全国碳市场内的碳价将水涨船高。
2022年2月27日

取消“三有名录”,从保护部分动物到保护生态系统

大鹅:新“三有名录”征求意见稿最值得讨论的话题恐怕不是野猪被排除,而是这个名录本身存在的必要性。
2021年12月27日

面对强烈期待,中国将如何参与非洲的公正能源转型?

邓尧文:在南非等国,对“公正能源转型”的要求已经超越了化石能源产业工人的就业安置,而希望它能带来一个民主、普惠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2021年12月27日

比特币矿场大迁移

孔兆森:在本次打击行动之前,中国的比特币开采量一度占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此后数月,比特币矿业公司迅速将业务转移到海外。
2021年11月22日

海外退煤以后,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能否“走出去”?

高白羽:中国宣布不再新建海外煤电项目后,其国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模式有潜力走向更多发展中国家。
2021年11月23日

中美气候外交如何从政治僵局中突围

刘元玲:我们应坚定走低碳发展道路,利用拜登执政的机会窗口,重启之前的诸多双边气候合作平台,通过专业人员的沟通磋商来增信释疑。
2021年8月9日

中国接受《基加利修正案》释放积极信号

陆克文: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尽管目前中美关系紧张,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联合行动仍然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2021年8月3日

达成全球自然保护协议是中国展示全球领导力的历史契机

萨拉:七国集团达成的“大自然协定”为极具雄心的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奠定了基础。
2021年7月25日

从哥本哈根到巴黎:气候治理的中国路径

学者王彬彬在新书中用“双层博弈”框架解读了2009年以来中国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变与发展,为国际社会理解中国气候行动提供了全新的解读。
2021年7月19日

欧盟在锂矿问题上面临两难

戴维斯:欧盟有意扩大欧洲境内的锂矿开采来生产电动车电池,但这些锂矿附近的人们将会付出怎样的环境代价?
2021年7月13日

中国是太阳能在越南取得成功的关键

林潘:太阳能在越南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来自中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越南的化石能源仍获得资金技术支持。
2021年7月5日

上海:中国一线城市碳达峰样本

石毅:中国多地开始为早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制订时间表。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的碳达峰路径具有标杆意义。
2021年6月29日

默克尔之后,德国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韦滕格尔:默克尔可以为更进取的德国气候政策定下基调。德国的合作伙伴可以确信的是,无论谁当选,新一届德国领导人都会更加高举绿色旗帜。
2021年6月21日

亚洲开发银行将不再支持煤炭项目

瓦泽:亚行新的能源政策草案明确排除煤炭,并提出支持电气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有助于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制度改革,但也为天然气项目留了道“门缝”。
2021年6月15日

一边批评一边投资:西方金融机构在中国煤炭行业的身影

索斯米卡特、甘斯温特:一方面批评中国的煤电发展,一方面又为中国的煤炭行业融资,欧美的这种自相矛盾令人咋舌。
2021年6月7日

高层政策协调是中国碳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

陆克文、里奇: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全面的政策协调,才能构建一个能够肩负起达成中国气候目标重任的全国碳市场。
2021年6月1日

疫后经济刺激影响全球碳排放趋势

凯瑟琳•厄尔利:一项新的评估发现,各国政府应对疫情的经济措施正在影响能源相关排放量的长期增长放缓趋势。
2020年11月25日

中美必须重建气候合作伙伴关系

前美国驻华外交官沈岱波认为,美国“重启”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框架需要兼顾中美作为竞争对手的现实和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深刻的共同利益。
2020年11月25日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