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0.8元/天 立即订阅
中外对话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科技让生活更有味道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全球地产
高端订阅
标准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FT研究院
FT商城
高端物业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中外对话
关注
时隔40年,中国再次启动土壤普查意义重大
陈能场、何小霞、林大松:在经历40年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农业生产之后,中国再次启动土壤普查,试图服务粮食安全和“双碳”目标。
3天前
“合情”办理野生动物刑事案件,是否会固化野保顽疾?
蒋亦凡:中国“两高”的新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意在对轻微情节提供司法救济,却被认为可能使执法难以操作。
2022年8月2日
全球“抢煤潮”下,煤炭保供是否将影响中国低碳进程?
夏志坚:在其他国家纷纷增加煤炭进口之时,中国更依赖本土煤炭增产保障能源安全。但短期的煤炭保供举措不影响长期的去碳化进程。
2022年7月24日
“蜜蜂值得我们尊重”:树上养蜂人如是说
孔兆森:每年,人工饲养的蜜蜂都会大量死亡。一场由养蜂人发起的运动希望通过学习野生蜜蜂和欧洲传统做法来遏制这种趋势。
2022年7月17日
国际气候俱乐部:构想与现实
诺里斯:“气候俱乐部”是一个多年来一直在悄然积聚势头的概念,不仅得到了国际政策圈的青睐,还从政治上获得了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大力支持。
2022年7月11日
波恩气候谈判几乎“无果而终”
厄尔利:为不可逆转的气候损害提供资金援助是最近联合国气候会议上一个关键的胶着点,发展中国家的愤怒正与日俱增。
2022年7月3日
“十四五”中国能源:稳住眼前,重塑系统
蒋亦凡、高白羽:“十四五”能源规划出台于去年“电荒”的阴影下与能源转型的关键窗口期,这让它充满张力,既是保供方案,又是系统改革纲领。
2022年6月27日
“犀牛债”模式能否加速生物多样性融资?
汤盈之、刘勤一:针对特定物种的“按效支付”模式可以引入尚未得到利用的私营部门资源,有助于填补全球生物多样性融资的缺口。
2022年6月20日
CCER复出:中国碳市场的2022悬念
徐楠:一个完整的碳市场少不了对碳信用的交易,在市场对中国重启CCER审批充满期待的时候,它也面临一系列新的课题。
2022年6月12日
“团结经济”:疫情后中国城市食物供应的另一种可能?
林孜:新冠疫情引发了对未来食物系统的重新思考。团结经济这种替代性的经济形态,能否回应疫情下中国食物系统面临的挑战?
2022年6月6日
科技巨头拥抱碳移除技术,治理难题待解
皮尔斯:马斯克和Meta等科技巨头已向碳捕集解决方案投入数十亿美元。这可能会激发创新和扩大规模,但也引发关于技术规管的担忧。
2022年5月22日
中欧碳市场能否协调发展?
诺里斯:建立一个全球碳市场似乎是一个好主意,但实施起来风险极大而且非常复杂。现阶段,各市场协调合作才是明智之举。
2022年5月15日
走向绿色?中国政策性银行在全球能源开发中的角色转变
斯普林格:2021年中国政策性银行为海外能源项目提供的公共融资为零。如果贷款量回升,资金会向可再生能源倾斜吗?
2022年5月10日
亚洲国家过度押注天然气的风险正日益增加
法朗:亚洲大量拟建天然气项目可能会使其在未来几十年排放高企,但最近的天然气价格波动或许会迫使决策者三思而后行。
2022年4月25日
“转型金融”:高碳行业转型如何获得金融支持?
高白羽:钢铁等行业减碳需大量资金,但难以通过绿色金融获得支持。金融业如何在支持污染行业减碳的同时避免“漂绿”嫌疑?
2022年4月19日
中国深度脱碳需要何种改革?
亨利•李、丹尼尔•施拉格:相比短期减排努力,着眼于深度脱碳和长远影响的制度改革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2022年4月11日
中国着眼可持续蛋白质创新
樊胜根、海伦娜•赖特、伊林•瑞英杰斯:人工合成蛋白被纳入新的农业“十四五”规划,这将促进行业发展,中国也将因此受益。
2022年4月6日
再生农业能否推动棕榈油产业变革?
布莱斯:再生农业的核心是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土壤健康状况。在油棕种植园内混种其他作物可以改善土壤健康、固碳,并为农民带来新的收入。
2022年3月29日
国家水网:中国水利基建的新阶段
张文静、江红、罗美沙:中国的水资源管理正处于一个新阶段。在跨流域调水的支持下,一个国家“水网”正在成型,现有的供水网络正在完善。
2022年3月20日
数说中国“碳中和元年”
高白羽:在这样一个“碳中和元年”,中国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为这一年的低碳转型进程提供了一份“素描”。
2022年3月17日
中国对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态度转向谨慎
高白羽:中国“史上最严限塑令”已落地实施近两年,随着官方态度从拥抱转为观望,生物可降解塑料在中国的前景面临不确定性。
2022年3月8日
从夏奥到冬奥:新研究揭示中国空气治理成就
高白羽:芝加哥大学最新研究显示,中国过去七年贡献了全球超七成大气污染物削减,并有望延长本国居民平均寿命。
2022年2月27日
中国全国碳市场运行首年盘点
谭琭玥:2022年将是中国朝着双碳目标迈进的一年。随着市场供需更加平衡以及数据质量的提高,中国全国碳市场内的碳价将水涨船高。
2022年2月27日
取消“三有名录”,从保护部分动物到保护生态系统
大鹅:新“三有名录”征求意见稿最值得讨论的话题恐怕不是野猪被排除,而是这个名录本身存在的必要性。
2021年12月27日
热门文章
1.
西方国家对俄金融制裁与人民币的崛起
2.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解读
3.
地产危局的实质
4.
三亚风波:当旅游也成为一场豪赌
5.
警惕通胀加速
6.
台湾安全官员希望富士康放弃投资清华紫光
7.
Lex专栏:中国IPO融资额创纪录说明什么?
8.
31省份财政收支差转负,大梁谁来挑?
9.
234亿美元巨亏后的软银何去何从?
10.
警惕不合规现象反噬中外合作办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