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美国面临高通胀风险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尔德斯坦:美国财政赤字史无前例地爆炸性增长,加大了未来高通胀的可能性。历史上大量证据表明,财政大幅扩张与随后出现的通胀之间存在关联。
2009年4月21日

媒体为何老是报道金融坏消息

FT专栏作家约翰逊:媒体报道为何悲观?除了报道坏消息是媒体责任外,还有一种个人因素:在网上免费内容和经济衰退打击下,记者对自己的生计感到惶恐。
2009年4月21日

8个人怎么分摊租金

我将和7个朋友搬进一套有8间卧室的公寓中去,那怎么才是分摊3200英镑月租、并决定谁住哪一间的最公平方式呢?——一位学生
2009年4月17日

亚洲是美元最后堡垒

瑞银投资银行外汇策略董事总经理曼苏尔•毛希丁:未来30年,唯一真正能够替代美元的货币可能是中国的人民币。但在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媲美之前,亚洲可能仍将是美元的堡垒。
2009年4月17日

中国凹型消费结构风险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袁岳:当前,中国消费市场上的基本特色是低端市场快速发展,高端市场脆弱稳定,中端市场相对萎缩。然而,这种凹型消费结构并不是一个长期稳定持续的结构。
2009年4月17日

中印:亚洲经济的亮点!

IMF预计,今年亚洲(不包括日本)增长率将下降至2.7%,与2007年9%的增长率相比,这个数字显得少得可怜。但在这片日益浓重的黑暗之中,有两个相对的亮点(虽然也忽明忽暗):中国和印度。
2009年4月16日

美国不会变成俄罗斯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前IMF首席经济学家约翰逊将“金融寡头”对美国政策的操纵,与新兴国家商业精英对政策的左右进行比较。他认为,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为此,他问道:美国是俄罗斯吗?
2009年4月16日

金融业向何处去

菲利普•奥格:自由市场经济旧的模式破产了,与其它国家相比,英美两国遭受了更沉重的打击。各国政府、央行和监管机构却毫无把握,摸索着摆脱危机的出路。

2009年4月15日

金融盛宴散场

WPP首席执行官苏铭天:每个时代的金融繁荣或非理性繁荣,总以曲终人散收场。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1825年恐慌和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都是如此。如今,我们不应期望有所不同。
2009年4月14日

经济危机十戒

纽约大学教授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面对这场经济危机,人们该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即黑天鹅效应。我们应该让经济生活与生物环境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企业家而非银行家来承担风险。
2009年4月14日

经济危机十戒

纽约大学教授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面对这场经济危机,人们该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即黑天鹅效应。我们应该让经济生活与生物环境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企业家而非银行家来承担风险。
2009年4月14日

中国如何成为世界强国

FT专栏作家斯卡平克:中国式的资本主义能够取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吗?中国能够将经济从低成本的制造业,转变成高端的服务业吗?站在上海外滩,遥望浦东,难免会想到很多问题。
2009年4月14日

荣智健辞职对市场有利

FT中文网经济评论员吴铮:就荣智健的企业家生涯而言,如此辞职显然是个不光彩的句号,但是对于香港资本市场,荣智健被迫退位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
2009年4月14日

美国将怎样复苏

美国前副财长阿尔特曼:本次衰退的不寻常之处在于,美国家庭、银行甚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都受到重创,这一切决定了复苏将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2009年4月13日

为什么我们要听中国的货币提议

美国经济学家伯格斯滕:最近,中国提出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提议。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毕竟,我们不能忽视中国抛售美元资产的可能性。
2009年4月13日

中国如何刺激消费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裴敏欣、阿里•维内:为什么中国政府一直未能刺激家庭消费?传统观点将此归咎于“预防性储蓄”。尽管这指出了问题所在,但相关解释并不充分。
2009年4月13日

格林斯潘:股市将引领经济复苏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人们往往认为股市利润和亏损只是“纸面”的,但本次危机再次表明,股市下滑会沉重打击经济活动。所幸全球股市看来已接近止跌反弹。
2009年4月10日

该不该容忍大男子主义的男友?

我与我男友都是经济学家,我们曾在职业方面互相支持。但自从我在一家跨国组织中找到工作,我的男友就表现出了大男子主义倾向,他不喜欢我出差、出席商务晚宴,甚至不喜欢我待在办公室。我应该容忍他吗?——女经济学家
2009年4月10日

中国增加消费谈何容易

FT亚洲版主编戴维•皮林:指望中国消费者拯救世界的人可能要抱憾了。随着中国经济双位数增长时代结束,中国家庭消费非但不会加速增长,实际上反而可能会放缓。
2009年4月10日

G20落幕 G2登场?

FT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G20伦敦峰会没有解决全球失衡,但中国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议题,本身就是一个贡献。不论周小川的观点成立与否,中美都应早日就此展开对话。
2009年4月9日

G20峰会没有解决问题

FT专栏作家沃尔夫冈•明肖:尽管G20伦敦峰会通过了为国际机构提供1.1万亿美元新资金的决议,但它回避了银行纾困的重要问题,无助于解决当前这场危机。
2009年4月9日

老龄化风险超过金融危机

许多国家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为应对当前危机而采取的扩大赤字政策,将加剧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未来十年,纳税人将相当艰难。
2009年4月9日

G20开启世界新秩序(下)

FT国际事务编辑皮尔:G20伦敦峰会上,如果说中国是一个谨慎的赢家,那么俄罗斯就是最明显的输家。选择G20而不是G8作为危机论坛,本身就终结了俄罗斯的特殊地位。
2009年4月8日

金融封闭的好处

本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封闭的、受到严格监管的金融体系并未遭受沉重打击。但这只会为中国带来这么多,拿如何更好控制衍生品交易来说,中国就没有多少技术经验。
2009年4月8日

中国不能再依赖美国人消费了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佩蒂斯:过去30年,中国经历了三个独特发展阶段。此次全球危机彻底结束了第三个阶段。中国再也不能依赖美国人的消费冲动了。
2009年4月8日

盖特纳计划是“纳税人的诅咒”

牛津大学教授培顿•杨:盖特纳计划旨在激励私人投资者高价竞购银行资产。如果资产价值最终远低于收购价格,则大部分损失将由纳税人承担。
2009年4月8日

必须让穷人融入全球经济

音乐人吉尔道夫:全球经济体系把全球半数人口排除在外,把他们推向不健康、教育水平低下和冲突的境地。要建立一个新的全球金融架构,必须接纳穷人的声音。
2009年4月8日

如何拯救市场经济

前欧盟单一市场最高专员蒙蒂:如果说全球经济陷入危机,那么市场经济的危机就更严重。市场经济被视为是不公平的,然而,世界需要市场经济。那么,出路何在?
2009年4月8日

不应低估中国银行业

FT中文网经济评论员吴铮:中国沪港两地上市的公司中,目前A股平均比H股溢价约40%。但银行是溢价最低的行业之一,平均溢价只有20%,规模最大的工行、建行只有10%。
2009年4月8日

经济实力不等于影响力

FT专栏作家约翰•凯:当今世界,国家大小与其生活水准之间并不存在明显联系。有资格参加上周G20峰会的国家固然可被视为有影响力的大国,但没资格参会的国家或许目前的经济状况更好。
2009年4月7日

金融危机为何重演?

纽约保险业监督官迪纳罗:这次金融危机很像1907年的银行业恐慌。我们没能汲取那次危机的教训,对信用违约互换加以监管,导致危机重演。
2009年4月7日
|‹上一页‹‹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