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订阅付费资讯
科研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下午茶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全球地产
标准订阅
高端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数据新闻
FT研究院
FT商城
高端物业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科研
关注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对全球抗疫“政治挂帅”的担忧
曹辛:《英国医学杂志》副主编彼得•多西对辉瑞疫苗实验方法的质疑,令人怀疑是否政治与商业考虑冲击了科学。
2021年1月11日
新冠疫苗竞赛:美国领跑中国?
刘裘蒂:在中美关系紧张氛围下,疫苗开发成为科技竞赛的一环。中美的新冠疫苗研发谁拔了头筹?谁将赢得这场比赛?
2020年11月20日
每周时事分析:中国疫苗又要成为国际问题了?
曹辛:一些国际专业人士提出的问题如果属实,将属于国际公认的科学规范操作问题,实际上美俄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2020年9月17日
每周时事分析:新冠疫苗开发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什么?
曹辛:疫苗开发应以社会效果为第一位,不能为政治目的和民族主义冲动所吸引和裹挟,从而一切都以政治挂帅。
2020年8月21日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知识合作依然火热
澳大利亚与中国合作完成的科学出版物现在占澳大利亚科学出版物总量的16.2%,而2005年时仅为3.1%。
2020年7月22日
中国高校的国际化改革应该完善而不应放弃
余智:中国高校过去20年人才录用与考核评价的国际化改革总体方向是正确的,应该坚持并完善,而不应该否定与放弃。
2020年3月5日
Lex专栏: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的益处
基础研究回报巨大,但需要持续的巨大投入才能产出成果。要迎来下一个企业走在研究前沿的时代,需要投资者有耐心。
2019年12月30日
诺贝尔奖和“无用的知识”
刘裘蒂:物理奖得主皮伯斯从不受重视的谜题入手。诺奖的秘密似乎不是急着去当最后的收成者,而是拓荒的先锋。
2019年10月10日
探访德国式科学家故居
沈凌:爱因斯坦出生地纪念碑、诺奖得主伦琴纪念馆,极其平淡不起眼。但德国对科学家的尊重并不表现在纪念馆的豪华上。
2019年7月31日
专访英国皇家协会会长文卡:诺奖本不应被过分关注
赵潇:这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表示,现在人们把获诺奖看得太重,超过了科学发现的意义。而科学家容易犯两种诺奖综合症。
2019年7月25日
法治才是核心技术
盛洪:科技竞争最终是制度竞争,一个企业或国家最重要的是炼“内功”,即自身的制度环境和科研组织的建立和改进。
2019年3月29日
别让科技毁了地球
桑希尔:近年一些研究人类生存风险的机构在英美大学内部成立,探讨的前景包括灾难性气候变化、核战、流氓超智能和外星人入侵。
2018年12月26日
MIT拟新建计算与人工智能学院
此举将以黑石CEO苏世民提供的3.5亿美元捐赠为基础,新学院将命名为苏世民计算学院,其教学楼将在2022年建成。
2018年10月16日
中国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远
邓聿文:缺乏自由思想和言论空间,官本位的行政体制和科研体制抑制人才成长,是影响科研、学术、创新的主要问题。
2018年10月12日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离诺贝尔奖很远?
王元丰:中国需要通过制度安排让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让科学家不将获得科技奖励、人才称号作为奋斗目标。
2018年10月11日
采访丘成桐:中美科技竞赛,谁会赢?
特朗普国家安全战略的导向,对于中国学者到美国进修、就业、拿签证,是不是有所影响?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如何看?
2018年1月5日
诺贝尔奖与国家软实力
王军:诺奖是一国软实力的结晶。如果一国常年颗粒无收或偶尔获奖,它的科研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一定存在问题。
2017年10月30日
看待浙大“学术新规”的两种逻辑
刘波:按照学术自治的逻辑看,这确是咄咄怪事,但在中国,这其实只是普遍政治化、行政化的大学现实的冰山一角。
2017年9月22日
“十万+”的浙大可以向海底捞学什么?
李晋:科研人员的考评是否应该和公众影响力挂钩,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如果大学决心这么做,怎样才是最好的办法?
2017年9月22日
缩减公共研究经费将削弱美国科技优势
布莱斯:公共资金对美国基础科学研究至关重要,让美国保持科技领先地位,而特朗普政府似乎决心要破坏这种优势。
2017年9月4日
中国发起学术打假行动
中国科技部称,107篇论文遭《肿瘤生物学》撤稿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科技人员的尊严。
2017年6月19日
颜宁“出走”说明了什么?
王军:高校的行政化氛围正在影响、感染、同化越来越多的留学归国人员,他们要么拼命混官职,要么终日被杂事所扰。
2017年5月11日
经济学家到底是干什么的?
哈福德:凯恩斯曾经感叹:期待有那么一天,经济学家能够成为“像牙医那样谦卑、能干的人”。
2017年2月2日
搞笑诺贝尔奖:为奇葩研究点赞
哈福德:和正统诺贝尔奖不同,“搞笑诺贝尔奖”的颁发对象普遍荒唐可笑,但往往能揭示出世界的一些现实。
2016年10月14日
诺贝尔奖与中国的“工具化”教育
周健:教育首先是关于“人”的教育,培养一个人的精气神,而非单纯的知识和技术,中国教育在歧途上走得太远。
2016年10月6日
欧洲科技创新面临中国挑战
预计到2018年,中国将超过欧洲各国研发支出总和。虽然高科技仍是欧洲优势来源,但中国加大对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投入,令欧洲倍感压力。
2015年6月12日
美科学界抱怨“创新赤字”
美国科学家是全世界经费最足的,可他们现在却抱怨,由于联邦科研投入减入,美国正在出现“创新赤字”。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却在研发上大举投资。
2014年3月17日
西方应将科学家派往中国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研究主管亚当斯: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论文大国的“本土”论文数量在迅速增长,西方必须扩大与这些国家的合作。
2013年3月26日
科研不应成为美国减支的牺牲品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赖夫、英特尔前CEO巴雷特:以财政责任之名削弱美国研发能力,如同以提高飞机效率之名抛弃发动机。科研促进美国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难以替代。
2013年3月1日
人脑能“复制”吗?
欧盟人脑研究项目是规模最大的神经学研究项目。它的缺陷是过于重视实现物理上的理解,而轻视功能上的理解,二者需要融为一体。
2013年2月7日
“金砖四国”科研实力大洗牌
研究显示,自1981年以来,中国的科研发展“令人惊叹”,巴西的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印度的发展要缓慢得多,而俄罗斯则处于相对衰落之中。
2010年1月27日
热门文章
1.
新冠疫情致死近10万,为何英国社会依然稳定?
2.
人民币强势迈进“拜登时代”
3.
美国的“左右之争”是“正邪之争”吗?
4.
中国版《欲望都市》才好看!
5.
中国进口美国商品远低于贸易协议承诺
6.
美国《国防授权法案》涉华部分的政治解读
7.
全盘保守主义之败——美国大选的思想观察
8.
拜登力挺科学的策略能否奏效?
9.
中国央行新规剑指蚂蚁集团
10.
负利率时代,债券还值得投资吗?
1
2
››
下一页